HIV 與 AIDS|關於愛滋病與 HIV 病毒 x 那些普遍的誤解與迷思

Photo by Alex Gruber on Unsplash

Photo by Alex Gruber on Unsplash

大家最近過得還好嗎?

今天想要跟你分享的主題,是最近很多人私訊問我的問題,也是我一直很想跟你一起討論的主題—— HIV 病毒與愛滋病(AIDS)。

相信你一定聽過 HIV 與 AIDS,也一定多少了解這兩者分別代表什麼意思。所以或許,我們可以一起試試看回答以下幾個問題,看看是否你對 HIV 病毒感染,有正確的理解? 🤓

  • 與 HIV 感染者擁抱,是否會感染 HIV 呢?

  • 與 HIV 感染者共用食物、飲水,是否會感染 HIV 呢?

  • HIV 感染者的唾液、汗水,是否會傳播 HIV 呢?

  • 蚊蟲叮咬 HIV 感染者後,是否會傳播 HIV 呢?

以上這些問題的答案,通通都是不會

也就是說,與 HIV 帶原者一起共進晚餐、喝飲料、一起運動、社交禮儀的接吻,都不會讓你感染 HIV 病毒,更不用提其他一般的日常社交活動,像是握手、擁抱⋯⋯等,那更是沒有問題的。

今天這篇文章主要會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想要跟你討論,HIV 病毒特別在哪裡?HIV 病毒主要是攻擊我們人體的哪種細胞呢?為何 HIV 病毒會引起 AIDS 呢?

第二個部分主要想要跟你分享,哪些行為是 HIV 感染的高風險行為呢?然後重點是,哪些行為常常被誤解,但其實並不會造成 HIV 感染呢?

然後最後一個部份,也是我特別想要跟你討論的就是—— 關於所謂的 HIV stigma 與 HIV discrimination,也就是,社會上那些關於 HIV 感染者常見的誤解與迷思。

希望可以藉由這篇文章,讓大家對 HIV 與 AIDS,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 🤍

Photo by CHUTTERSNAP on Unsplash

Photo by CHUTTERSNAP on Unsplash

HIV 與 AIDS 是什麼?

HIV 的全名叫做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中文翻譯叫做人類免疫缺乏病毒,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會造成我們人類免疫力缺乏的病毒。

那麼,為什麼 HIV 這個病毒,會使我們的人體免疫力缺乏呢?

最主要是因為,HIV 會攻擊我們的免疫系統。更精確地說,HIV 最主要的攻擊目標對象,是我們體內的一種免疫細胞,名字叫 CD4 T cells

這個 CD4 T cells 是什麼呢?

CD4 T cells 是我們人體免疫系統裡,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我們的生活環境周遭有這麼多的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存在於我們四周,但我們人類之所以能夠健康地生存在這樣的環境中,正是因為有 CD4 T cells 的幫助,使我們人體產生免疫力、產生抗體,來對抗這些微生物,我們人類才因此可以安然無事地與這些微生物相處在一起。

回到 HIV 這個病毒身上,當人體感染了 HIV 以後,如下圖所示,這個病毒會進入到 CD4 T cells 細胞內,並且利用細胞本身的能力,不斷地進行複製,藉以生產出更多的 HIV 病毒。

Credit: http://www.interactive-biology.com/3574/aids-and-mechanism-of-hiv-infection/

Credit: http://www.interactive-biology.com/3574/aids-and-mechanism-of-hiv-infection/

但是你可能會想說欸病毒都已經進入到我們體內了,難道我們的免疫系統什麼事都不會做嗎?

當然不是~所以如下圖所示你可以看到,當人體受到 HIV 感染後,在最初的前幾個禮拜內,人體會產生像是流感般,Flu-like disease,來對抗 HIV 這個病毒的入侵。

然後大約 2 - 6 個禮拜後,我們的免疫系統消滅了大部分的 HIV,此時的身體重新回到一個看似正常的狀態。

Reference: Janeway's Immunobiology 9th edition

Reference: Janeway's Immunobiology 9th edition

但其實,這個時候 HIV 仍舊潛伏在人體內,並未完全根除。

在沒有接受任何藥物的治療下,大約 10 年內左右,人體都不會有產生任何 HIV 的症狀,這個階段被稱為 Asymptomatic phase。但是在這段期間,HIV 其實正在悄悄地、不斷地複製自己的基因、不斷地壯大自己,而與此同時 HIV 也慢慢地,漸漸地,消滅並減少我們人體內 CD4 T cells 的細胞數量。

而一旦 CD4 T cells 的細胞數量,在血液中小於 500 cells/uL 時,因為此時 CD4 T cells 已經漸漸開始不足、免疫力已經開始缺乏了,所以,許多原本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的病毒、細菌等微生物,此時紛紛造成人體的感染,使得身體產生了一些病徵,這個階段被稱為 Symptomatic phase。

然後,當 CD4 T cells 的數量小於 200 cells/uL 時,因為此時人體可以說是已經幾乎失去了免疫力,所以這個時候,任何微生物都可能對人體產生重大的感染,就連原本人體自身的一些不正常增生的細胞(aka 惡性腫瘤),也因為沒有了我們自身免疫系統的抑制,而開始肆意地增長。

這個階段正式地被稱為 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後天(獲得的)免疫缺乏症候群

所以,什麼樣的途徑會傳染 HIV 呢?

了解 HIV 與 AIDS 以後,下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樣的途徑會傳播 HIV 這個病毒呢?

HIV 會存在於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乳汁、或是傷口的分泌物當中。

所以,以下這些行為,是有高風險並可能會傳播感染 HIV 的,包括像是:不安全的性行為共用針頭輸血分娩哺乳⋯⋯等。

相反地,其他的路徑,像是唾液、淚液、流汗⋯⋯等,是不會傳播感染 HIV 的;而且, HIV 在人體以外的存活時間非常的短,幾乎可以說是無法生存,這個病毒一旦離開了人類宿主,便無法進行複製、也無法進行感染

所以,就像是下圖所示,與 HIV 帶原者一起吃飯飲食一起運動握手擁抱、甚至是短暫的親吻,這些在一般社會上常見的社交互動、社交禮儀往來,都不會傳播感染 HIV,不需要擔心,更不需要因此而產生任何的恐慌。

HIV stigma 與 HIV discrimination 是什麼?

最後,我想要跟你分享一些關於 HIV/ AIDS 的社會議題。更精確地說,是關於所謂的 HIV stigma 與 HIV discrimination。

什麼是 HIV stigma 與 HIV discrimination 呢?

直觀地講,HIV stigma 就是,對於 HIV 帶原者,所產生的污名化的態度與想法;而因為具有這樣的態度與想法,而產生的歧視行為,則是被稱為 HIV discrimination。

社會上有一些人,對於 HIV/ AIDS 這個病毒與疾病,有一個很奇怪的想法,他們認為說只有特定族群的人,才會感染 HIV/ AIDS;又或者是對 HIV/ AIDS 的感染者貼上特定的標籤,用有色的眼鏡看待 HIV/ AIDS 的病人。

然後因為這些奇怪的想法,甚至進而產生各種歧視的行為,包括像是拒絕與 HIV 帶原者同桌用餐、或是對那些與 HIV 帶原者同居的人避而遠之⋯⋯等等。

這些 HIV discrimination 與 HIV stigma,不管是在美國社會這邊,或是在臺灣社會上,都是確實存在的,但我認為這樣的歧視與污名化,是非常不正確的。

 

因為 HIV 就是一個病毒,這個病毒可能感染任何族群,不管你是 straight 或是 LGBTQ只要進行了剛剛跟你說的那些高風險的行為任何人都有可能被這個病毒感染的

換個角度想想,在臺灣,我們會歧視那些 HCV 帶原者(C 型肝炎病毒)嗎?

HCV 同樣也會透過血液傳染、同樣也是屬於 chronic infection、也同樣尚未具有疫苗;但在臺灣社會上,我們現在已經很少聽到對於 HCV 的帶原者的歧視,或是對 HCV 病患貼上特定的標籤、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待他們。

這樣對於 HIV/ AIDS 帶原者的歧視與污名化,不僅對於我們人類對抗 HIV 病毒沒有幫助,反而還會讓這些 HIV 的感染者們因為擔心受到歧視,而拒絕接受 HIV 測試、甚至是拒絕接受 HIV 的治療,失去了寶貴的青春與生命。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上面這張著名的照片是拍攝在 1987 年,當時大部分的人們對於 HIV/ AIDS 病患,仍有很大的誤會與偏見,而英國黛安娜王妃為了去除 HIV/ AIDS 污名,他在媒體面前,沒有配戴手套,與 AIDS 病患握手,用行動向全世界證明,一般日常的社交互動,是不會感染 HIV 的。這在當時震驚了全世界。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有什麼方法能夠消除人們心中的 HIV stigma 呢?

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公開地討論 HIV/ AIDS,盡可能地讓正確的資訊廣泛地流通,盡可能地消除關於 HIV/ AIDS 的各種迷思與誤解。讓社會大眾對於 HIV 與 AIDS 有正確的認知與理解。

這也是為什麼我想要寫這篇文章最主要的原因。

因為,當我們對於 HIV/ AIDS 有了正確的觀念與認知以後,我們就不會因為未知而產生恐懼,不會因為恐懼而去污名化 HIV 的感染者

謝謝你看到最後!關於 HIV 與 AIDS 你有其他想知道的事嗎?歡迎在底下留言/私訊我,告訴我你的任何想法 😉

關注我的 Facebook 與 Instagram,我會每週帶你讀一篇生物學新知識,與那些平常的紐約生活 ✨

Reference

  1. HIV Basic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 HIV/AID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3. Janeway's Immunobiology

THE BIOLOGIST|紐約生

 


如果覺得還不錯,記得分享給親朋好友唷!